潮新闻 记者 方臻子
正当房地市场“金三银四”热潮重现,复苏迹象明显时,资本市场里上周却炸响了一道惊雷:
(资料图)
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新力控股被强制退市,成为暴雷房企退市第一股。
这也为大家敲响了警钟:市场回暖并不意味着出险房企已经脱困,中国房地产行业重回正轨道阻且长。
那么,问题来了:出险房企中,谁会步上新力的后尘,又有谁能抓住市场和政策的机遇成功“上岸”?
昔日“黑马”黯然离场
对于新力这家房企,杭州读者或许比较陌生。
新力进入杭州的时间较晚。2020年,新力以14.5亿元拍得了位于余杭区瓶窑的两宗宅地,项目命名为“新力·启云府”。这是新力首次、也是唯一一次进入杭州。
但是,在中国房地产界,新力曾是一匹狂飙的“黑马”。
2010年,33岁的张园林在南昌创立了江西新力置地。2016年,上一轮房地产牛市启动,新力也开始了爆发性增长,从2015年的45亿元增长近三倍至161.3亿元。随后,新力走出江西,2017年将总部迁至上海,开启了全国性扩张之路。
2019年11月15日,新力登陆港交所。2020年是它的高光时刻,合约销售额1137.3亿元,跻身千亿俱乐部,排在行业第35位,成为“江西地产一哥”。40出头的张园林,由此跻身福布斯全球富豪榜。
然而,新力大举扩张的背后,是其疯狂的举债。这是一家典型的“高杠杆、高周转、高负债”三高房企,于是,在之后的政策调整中,新力的资金链开始吃紧。
2021年7月,网上突然传出一封“新力地产老板求救信”。至此,张园林与境外投资者的矛盾公开白热化。
新力控股也从此“摆烂”,裁员降薪、楼盘停工、年报停发。伴随而来的是新力的股价闪崩,2021年9月20日,新力股价断崖式下跌87%,市值蒸发120亿港元,宣布停牌。
根据2021年9月新力最后一次披露的财报,公司总负债为918亿,总负债率近82%,其中流动负债754.28亿元,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约132.4亿元,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93.5亿元,短期债务占现金比达68.4%。
今年4月6日,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,自2023年4月13日上午9时起,新力控股上市地位将根据《上市规则》第6.01A(1)条予以取消。
从2019年11月15日正式登陆港交所,到2023年4月13日或被强制退市,新力控股结束40个月的港股旅程,也成为本轮暴雷房企退市第一股。
一名券商分析师表示,退市之后,对新力控股债务处置、融资渠道及保交楼各方面都会产生很大冲击。
如今,曾经狂飙的“黑马”留下了一地鸡毛。杭州项目新力·启云府,还有8幢楼未销售,原定的交房时间是2022年12月31日,但直到现在项目还未交付。不过,住建部门也表示,项目在政府监管下,没有停工,能够“保交楼”。
除新力外,多只地产股也已经站在了退市的悬崖边。
4月6日,“四川地产一哥”蓝光发展发布“公司可能触发交易类强制退市的第一次终止上市风险提示”公告。当天,蓝光发展收盘价为0.95元/股,首次低于1元。
根据上市规则,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,就可能被上交所终止上市交易。
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还处于停牌状态且遭到摘牌预警的上市房企不下十家。其中,中国恒大、世茂集团、中国中奥、花样年、阳光100、当代置业、南海控股、天山发展的摘牌预警时间在今年9月,景瑞控股、伟业控股、中国上城的摘牌预警时间则在11月-12月。
同时,因未按期披露2022年年报,佳源国际、上置集团、汇景控股、上坤地产、旭辉控股、新明中国、祥生控股、大发地产、力高集团等房企也处于停牌中。
这意味着,新力的退市,或许只是地产股退市潮的开端。
融创复牌逆风翻盘
不过,乘着楼市复苏的春风,行业中也有好消息传来。
就在新力退市的同一天,融创正式恢复交易。4月13日上午9时30分,融创中国在港交所主板复牌。虽然首日股价跌幅超过55%,但真正重要的是,复盘是这个头部民营房企恢复正常经营的标志。
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,融创成功复牌具有示范及带动效应,能增强其他债务违约企业摆脱困境的信心,提振行业发展信心。
今年以来,融创重回人们视野。3月底,在众多在出险房企中,融创率先发布2022年中报、财报。
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,融创2022年全年仍实现合同销售额1693.3亿元,位列克而瑞2022年销售榜单第11位;实现营业收入约967.5亿元;截至2022年末现金余额约375.4亿元;降负债也初显成效,负债总额同比下降约481亿元。
更受市场关注的是,在连续两年的充分计提减值下,融创净资产仍有约864亿元,超乎预期,也反映出融创的资产底子是比较厚实的。
一名市场人士解释,资产价值现在是决定房企命运的关键,也是债务谈判的基础。
3月28日,融创中国发布公告,针对90.48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,已与境外债权人小组订立重组支持协议。
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在境外债务重组说明会表示:“对于公司整体问题的逐步解决和业务逐步恢复正常非常有信心。公司上下正在团结一心努力应对当下的情况,千方百计致力于让公司走出困境。”
会上,孙宏斌也做了深刻反思。他说:“公司出现流动性困难,主要是因为追求规模的惯性让公司在投资上过于乐观和激进,在管理上也存在授权过于下放等问题,导致安全垫不够厚,没能经受住这一轮考验。”
从2022年4月1日停牌到一年后实现复牌,融创面前的路,终于走宽了。
除融创外,近期不少出险房企,正加速债务重组的步伐,期待抓住政策和市场回暖的机遇,打赢翻身仗:
3月10日,旭辉控股披露了境外流动资金状况的全面解决方案最新情况。
3月14日,正荣地产披露了境外整体债务管理方案的最新情况。
3月22日,最受市场关注的中国恒大公告称,与境外债权人小组已签署重组方案的主要条款:恒大将发行新的债券对原债券进行置换,新债券年限4至12年、年息2%至7.5%,前三年不付息,第四年初开始付息、付本金的0.5%。
还将面临严峻考验
同一天里,新力退市与融创复牌,二者给我们的信息其实并不矛盾
第一,在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市场洗礼后,房地产行业的逻辑变了,现在正是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。
新力的退市,标志着靠规模扩张的三高模式已“此路不通”。而融创能够成功复牌,“底气”还是在此前积累的产品口碑和手中握有的一二线城市大量的土地。
截至2022年年末,融创权益土地储备约1.3亿平方米,权益土地货值约1.41万亿元。融创方面表示,高质量土储将有力支持公司后续经营安排,为偿还展期债务提供稳定现金流。
第二,楼市正在回暖,但压力依然巨大。
目前,各地还在继续放松楼市政策,为“金三银四”添柴加火。
上周,杭州钱塘区将最后两个街道:下沙街道和和庄街道,也纳入到放宽限购区域的范围中。以后在钱塘区全区买房都只需要落户或者缴纳一个月社保,几乎是“零门槛”了。此外,杭州还继续放宽了落户的条件,虽然政策本意不是要为楼市托底,但吸引来的人口势必会成为杭州楼市的购买力。
但房地产市场能否顺利实现复苏,还是个未知数。最近,不少业内人士已经感受到,在经历了2月和3月的明显复苏后,进入4月,回暖出现后劲不足的苗头,尤其是二手房的带看量下降明显。
虽然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,但从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的CPI和PPI数据看,通缩的迹象进一步显现。也就是说,经济偏冷,大家手里缺钱,也不愿意花钱。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出险房企能否成功“上岸”,还需经历未来更为严峻的考验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