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讯!探访疫情下的医院 血液透析室:24小时开放的“生命之舟” 护士长一个月瘦十斤 护士正工作突然晕倒
来源:  华商报
时间:  2023-01-13 08:23:47

透析室里很安静,仿佛一个沉默的战场,每张床都诉说着生命的顽强。在新冠疫情凶猛冲击下,这里也发生着不同寻常的故事。

八旬老人肾衰叠加新冠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老伴:幸好医院想得周到

1月10日上午,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透析室内,31张透析床都是满员状态。

72岁的郭奶奶默默地坐在老伴床边陪伴,80岁的老伴已肾衰5年,感染新冠后病情严重,目前正在住院,住院期间也要坚持两周透析5次。“我们最怕因为疫情把透析中断了,幸好这里一天都没停。”郭奶奶告诉华商报记者,老伴在这里透析5年了,基本上都是一周两次,无论春夏秋冬,风雨无阻。

每到透析的日子,郭奶奶和老伴一大早就出发,打不上出租车就坐公交车。老爷子年纪越来越大,走路日渐艰难,瘦弱的郭奶奶照顾起来十分费力。她告诉记者,独生女儿远在国外,因为疫情几年都没回来了,他们老两口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按时透析。

“透析的人免疫力差,他大概是上个月17日阳的,发烧、咳嗽,不吃东西,人又烦躁,最后发展成肺炎只好住院。还传染给我,幸好我症状比较轻,还能照顾他。”郭奶奶说,无论如何老伴的定期透析都不敢停,幸好医院想得周到,把阳了的患者安排在夜间。“我们阳了难受,医生和护士们阳了也难受,可这些孩子们却没法休息,很感动。”

透析19年的老患者说

看见护士们带病工作太心疼

“新冠不一定能要我的命,但透析停了就会要命。”因为尿毒症导致肾衰竭,60岁的王先生在这里已经透析了19年,他说医护人员救了他几次,没有他们自己早就不在了。

王先生告诉记者,去年夏天,护士发现透析时自己状态不好,及时告诉了肾内科主任李露,李主任立刻赶来,经过检查是肠穿孔,后来及时做了手术,才捡回了一条命。“这里,就是我的再生之地。”

王先生说,这些护士和自己的孩子一般大,“她们发烧咳嗽着还坚持上班,有的吊着液体忙来忙去,看着都心疼。医生护士们几乎都阳了,但给透析患者排好班,没耽误一个人。”

想方设法开夜间阳性专场

不能落下一个患者

“对肾衰患者来说,定期透析就像我们正常人吃饭一样,一顿都不能少。”科主任李露说,无论人手再少、情况再难,都绝不能落下一个透析患者。

“我们透析室就像医院的‘前哨’,应该是整个医院阳得最早的,因为这里的病人最弱。30多天前,一下子就有5个病人感染了,接着传染给5个医护人员,就这样迅速传开了。”李露说,透析患者本来身体就弱,透析时经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一旦有风险就很容易被感染且症状较重,定期透析者190多人,最后只有约20人没被感染。

疫情突起怎么办?透析病人一个都不能落下。护士们一个个倒下了,排班都成了难题。起初为了尽可能避免传播,透析室24小时不停,专门开辟了夜场,把阳性透析者安排在凌晨后专场透析。后来阳的患者越来越多,就尽量分区隔离。医护人员互相顶班,发烧好转就来上班,终于把最艰难的日子扛了过去。

“护士们对我说,希望有双滑冰鞋,这样就能跑得快一点。”李露内疚地说,“很遗憾,没能让病了的护士们好好休息休息,也没给时间让她们照顾家人,因为有患者在等待透析,有患者在等待住院;也很遗憾,一些透析多年的老人在这次疫情中走了。虽然我们拼尽了全力,却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。”

28岁护士常替生病同事上班

她说自己是“天选打工人”

前段时间,透析室二十多个护士几乎都阳了,28岁的刘欣是个例外,她说自己就是“天选打工人”。

“我没测过,也没任何症状,虽然整天在医院,不知道咋回事。”刘欣乐呵呵地说,尽管因为老顶班,她已经在医院住了三周多,工作起来依然是像风一样的女子。“患者透析一般要4个多小时,需要一直监测机器运转,给患者看针眼、量血压等,流程很多,所以护士要不停地观察,一位阳了的同事给患者测量血压时晕倒了。”

刘欣告诉记者,透析患者年龄最大的94岁,最小的19岁,他们必须依靠透析生命才能继续下去。“透析室早上6点20分上班,晚上11点半下班,后来加上夜场后就是24小时开放。因为我身体好,所以能顶替的班都顶,科室里的人都是齐心协力共渡难关。”

护士长瘦了10斤

她说大家都中的“减肥株”

记者采访时发现,透析室里的护士们都很苗条。刘欣说,这一个月来因为劳累和压力,大家都瘦了,护士长魏茹一下子瘦了10斤,护士装的裤腰宽松了好多。

36岁的魏茹告诉记者,自己是科里最早阳的一拨,当时值班遇到了阳性患者,第二天就发烧到39℃,浑身疼,一天也没休息,因为病人实在太多太紧急了,刚好减肥了。

“姐妹们都瘦了,说不定我们中的是‘减肥株’。”魏茹开玩笑说,幸好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,希望透析室的老朋友们都能天天见…… 华商报记者 李琳/文 邓小卫/图

标签: 医护人员 想得周到 血液透析

猜你喜欢